全面深化改革,天津九天迎三大政策利好
栏目:媒体聚焦
发布时间:2024-08-13
作者: 新华社
来源: 新华社
时值中国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事关天津的一系列政策消息密集出台,又一次点燃了北方最大港口城市的发展势头。
7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外公布;8月2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答记者问;8月7日,国务院关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的批复公开发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天津在九天之内迎来国家层面的三大政策利好,将推动一系列改革落地,这不仅说明了天津发展的重要性,更彰显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为此提供的强劲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说。
天津位于北京以东120公里,近代以来就是北方工业重镇和对外开放高地。新中国成立后,国产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等也从天津走向全国。
改革开放后,1984年成立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2006年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也在天津挂牌。
近10年来,天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被赋予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等“一基地三区”的定位。
梳理本轮天津获得的“三大政策利好”不难发现,其聚焦的金融、开放、绿色等不仅与天津定位高度匹配,更凸显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京津冀。
金融支持天津政策强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支持,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支持政策中明确“将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谋划”;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批复中,也要求天津“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北京市、河北省人民政府的协调合作”。
“对天津的系列政策支持落子一域、意在全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说,天津近代百年来积累了珍贵的生产经验、管理经验、开放经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天津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角色。
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科技创新的合作最为明显。落户滨海新区的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北京设医学和运营中心,在天津建立工艺技术研发中心和商业化生产基地,两地的技术协同创新与临床转化,加速了用于白血病治疗的中国原研CAR-T治疗产品获批上市。
协同成就发展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天津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2亿元,同比增长84.7%,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实体化运作,三地联合布局11个创新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分析人士认为,本轮天津获得的“三大政策利好”相互呼应,更体现了中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
金融支持天津政策指出“推进自由贸易账户应用”“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滨海新区支持政策明确“拓展自由贸易账户试点银行范围”“推动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绿色低碳领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产品应用等方面开展探索”;而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批复也强调“深化中新两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刚刚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实现产业化,董事长刘朝辉从这一系列政策利好中看到了更加清晰的企业前景。该公司拳头产品纳米纤维素可用于蔬菜水果保鲜等领域,契合绿色发展,未来也有走向世界的打算。
更为直接的是,金融支持天津政策专门提到,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这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有利于加速首次公开募股进程。”不久前刚从3家银行获得1200万元贷款的刘朝辉说。
“伏天”仍在继续,但在绿化率50%以上、拥有通风廊道65.5公里、绿色建筑比例100%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居民却享受着难得的“清凉”——数据显示,今年6月,这里的城市平均温度比周边区域低0.5摄氏度,逆热岛效应同比进一步增强。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让生态城享受到了看得见的发展红利。新一轮的国家政策除了直接带来利好,也将进一步激发改革内生动力,实现更大突破。”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王国良说。
时值中国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事关天津的一系列政策消息密集出台,又一次点燃了北方最大港口城市的发展势头。
7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外公布;8月2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答记者问;8月7日,国务院关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的批复公开发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天津在九天之内迎来国家层面的三大政策利好,将推动一系列改革落地,这不仅说明了天津发展的重要性,更彰显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为此提供的强劲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说。
天津位于北京以东120公里,近代以来就是北方工业重镇和对外开放高地。新中国成立后,国产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等也从天津走向全国。
改革开放后,1984年成立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2006年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也在天津挂牌。
近10年来,天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被赋予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等“一基地三区”的定位。
梳理本轮天津获得的“三大政策利好”不难发现,其聚焦的金融、开放、绿色等不仅与天津定位高度匹配,更凸显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京津冀。
金融支持天津政策强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支持,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支持政策中明确“将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谋划”;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批复中,也要求天津“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北京市、河北省人民政府的协调合作”。
“对天津的系列政策支持落子一域、意在全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说,天津近代百年来积累了珍贵的生产经验、管理经验、开放经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天津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角色。
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科技创新的合作最为明显。落户滨海新区的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北京设医学和运营中心,在天津建立工艺技术研发中心和商业化生产基地,两地的技术协同创新与临床转化,加速了用于白血病治疗的中国原研CAR-T治疗产品获批上市。
协同成就发展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天津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2亿元,同比增长84.7%,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实体化运作,三地联合布局11个创新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分析人士认为,本轮天津获得的“三大政策利好”相互呼应,更体现了中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
更为直接的是,金融支持天津政策专门提到,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这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有利于加速首次公开募股进程。”不久前刚从3家银行获得1200万元贷款的刘朝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