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时报2024年8月30日(第01版)报道:
■ 近三年,滨海新区累计落地北京来源重大项目179个、投资额2095亿元,累计引进北京资源在新区新设机构958家、注册资金2857.5亿元
■ 十年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成效显著,汇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75家,其中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创新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
■ 十年来,滨海新区先后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等100多块“金字招牌”
改革奋进,勇谱新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十年来,滨海新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精神,统筹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果,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奋发有为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近日,今年国内首批马来西亚进口菠萝蜜抵达天津口岸。东疆居民及游客在第一时间品尝到了这份来自东南亚的“甜蜜”,同时,这批菠萝蜜也被迅速运往京津冀地区,让京津冀百姓更快“尝鲜”。这是滨海新区利用东疆区位优势打造京津冀地区“城市大冰箱”的缩影。
多年来,滨海新区积极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实施“五个统一”改革,全面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注册企业超5000家,累计为1000余家北京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支持。其中,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出全市首个成规模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完成16宗工业“标准地”出让,吸引北京理工大学等创新平台集聚落地。
近三年,滨海新区累计落地北京来源重大项目179个、投资额2095亿元,累计引进北京资源在新区新设机构958家、注册资金2857.5亿元。其中,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全面落成,这是联想集团功能最齐全、智能制造水平最高的“灯塔工厂”。
滨海新区还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积极参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建设,并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北京朝阳区、北京怀柔科学城等签订合作协议,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与新区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仅2023年便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106.5亿元;深度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体系,合力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链上企业79家,占全市的61%;区域一体化同城化步伐持续加快,大力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城际实现“公交化”运营,拉近了“滨城”与天津中心城区、北京的“时间距离”;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达1108项,“京津冀+雄安”线上自助办的政务服务事项达231项,实现“滨雄通办”的政务服务事项达727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达203项。
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在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小芯片正在为行业带来大改变,已逐步在行业中打响知名度;打开一方精致的金属盒,用于白血病治疗的CAR-T药物样剂映入眼帘,这是合源生物的拳头产品;作为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天津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200吨/年球形聚丙烯催化剂及500吨/年载体装置工程首个钢结构模块于近日完成吊装;8月8日,天津大冢饮料有限公司宝矿力水特无菌生产线项目在天津经开区奠基,该生产线的落地为区域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全新的动能与活力……
这些,都是滨海新区制造业发展的生动图景。
在天津“制造业立市”的发展主线指引下,滨海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承担着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职责。建成“8+8+8”现代化产业体系,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3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52.4%,未来产业形成4个集聚区;明确“4—2—1”产业空间布局,即每个开发区主导产业不超过4个、片区主导产业不超过2个、细分主题园区细分主导产业不超过1个,并构建了“主导产业+主题园区”特色发展模式;构建“链长+链主”发展模式,信创、绿色石化、汽车等12条重点产业链产值9540亿元;实施优质企业锻造工程,1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获评电子信息、汽车等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滨海新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完善。
8月21日,“滨科融”——“科融滨海 创赢未来”平台启动,开启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新篇章,将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指导。这是滨海新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举措之一。
为了加快发现和精准支持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引导创新资源进一步向科技企业汇聚,滨海新区还持续推广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引导金融机构以“创新积分”为模型创新金融产品,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累计为300余家科技企业通过“创新积分贷”授信近20亿元,发放贷款超16亿元。
十年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成效显著,汇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75家,其中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创新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促成多家企业成功“揭榜”国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50项。
滨海新区还深入推进土地、能源、数据、金融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如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65GW,累计完成绿电交易28.05亿度;高质量运营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出台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和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等。
滨海新区坚持和落实落细“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民营经济改革,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春笋行动”,设立每年10亿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民营企业总数超过18万家,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5.3%。
勇担重任
塑造开放新优势
8月24日,装载200多箱出口钢材和家具的“康琦嘉鸿”轮从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鸣笛启航,标志着天津港正式开通至东南亚地区新航线,为我国北方地区提供了又一条直航东南亚地区的海运物流新通道。
多年来,滨海新区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一方面,新区着力塑造通道型、平台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开放新优势。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219万标准箱、位居世界第八,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47万人次;五大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为33.2%;海洋经济增加值约4000亿元,单位岸线增加值居全国第二;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615项制度创新举措,42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另一方面,滨海新区不断深化外贸外资外经体制改革。2023年,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额约6000亿元、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二;234个世界500强企业在新区投资项目2077个;累计设立境外企业机构597家、境外投资额达533亿美元。
多年来,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在优化港口服务体系方面,天津港在内陆设立120余个服务中心,优化“津港通”等港口智慧物流平台,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在深化港产融合发展体制方面,新区大力发展适港制造业、港口贸易、港口服务业,适港产业产值达5520亿元;在完善港城融合发展机制方面,新区推动港口与城市规划有效衔接,为港口发展留白、留绿、留璞,构建前港、中产、后城总体布局。
真抓实干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人民的获得感,折射改革的含金量。改革发展搞得成不成功,最终的评判标准就是看为老百姓办成了多少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群众到底认不认可、满不满意。
“不到一天时间,三个许可证就全部办妥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让我真正体验到了效率与便捷!”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胡碧童激动地表示。2024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滨海新区今年已推出13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场景,基本覆盖企业和个人的高频事项,包括企业开办、准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也涉及新生儿出生、灵活就业、异地医保备案等。截至目前,“一件事”已累计办理超过1000件。
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为解决行动不便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医保服务问题,新区创新拓展了医保结算方式的应用场景,率先使用手持式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实现医保结算再升级。“现在医保支付真的方便多了,不出家门就可以看病拿药。”家住塘沽街道富贵嘉园小区的黄大爷说,“我腿脚不方便,现在再也不用担心出门看病难了,还能通过手机随时了解自己的医保情况,真是太好了。”
进入新时代,“上好学”也是“滨城”百姓关注的重点,新区坚守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持续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今年以来,新区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成泰达岳阳道小学等6所中小学,新增学位12480个;建成动漫园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新增学位2130个,建设5所市级和25所区级“高质量幼儿游戏研究实践”试点园;在已有的26个优质教育集团基础上,新组建27个教育集团,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实质性增加学位供给。
……
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到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区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发展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一项项改革成果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锤炼作风
锻造改革精兵劲旅
“面对面”宣讲、“一对一”解读……连日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正在“滨城”如火如荼开展,“滨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要成为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就必须持续不断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来凝聚人心、铸就精神支柱,以改革的精神来管理党和治理党,同时秉持自我革命的决心,全面而深入地推进党的纪律建设,确保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近年来,新区坚持用系统思维、科学方法推进管党治党内容全涵盖、对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更加健全——
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基层党建六项行动”。开展农村党建“振兴”、城市社区党建“引领”、机关党建“示范”、国企党建“加力”、事业单位党建“对标”和“两新”组织党建“凝聚”行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实施“三考合一”改革。新区制定实施《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奋进的若干措施》,激励广大干部创新实干、担当作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创新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为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在5个开发区成立“两新”组织党委,在21个街镇成立综合党委,在16个园区片区、55个商务楼宇建立综合党组织,3076个党组织覆盖有党员的“两新”组织7397个,通过1143个“党建红网格”对无党员企业进行兜底管理;创新实施“党群连新—骑码进门”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破解“快递外卖员骑车进小区难”的基层治理难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建立开发区监察专员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派驻+监督中心”改革试点,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十年来,滨海新区先后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等100多块“金字招牌”,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实践正在“滨城”大地上落地生根、结出硕果、绽放光华。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
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新征程上,滨海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