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项重点任务,天津这份重要方案出炉!

栏目:媒体聚焦 发布时间:2023-06-12 作者: 天津日报 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

    9日,天津政务网发布了《天津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

image.png

方案提出具体目标


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3亿人次,国内国际旅游花费超过4800亿元;

到202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22年翻一番,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3.2亿人次,国内国际旅游花费超过5000亿元;

方案亮点频出




■ 贯通北运河桃花堤至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航线,新建改建游船码头,发展“水上巴士”,开发相声船、演艺船等特色功能性游船。

■ 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策划“大明边塞”主题演出体验活动,提升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品牌影响力。

■ 建设国金购物中心高端商业综合体,强化天河城、和平印象城潮流创新引领作用,盘活劝业场等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节点,

■ 建设恒基商业广场、民园广场等全时段特色街区,每个区至少打造1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 选树一批地标美食和名店名吃,提升“津味早点”、“天津小吃”、“天津海鲜”影响力。

■ 推出消费抵扣、积分优惠等来津“周末游”促销举措,打造周末游、周边游首选目的地。

■ 高水平举办双碳主题国家级展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等重大标志性展会,办好碧海钓具产业博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等品牌展会。

■ 申办世界排球联赛、世界女排俱乐部锦标赛等国际级、国家级重大比赛;举办电影节、设计周、时装秀、音乐节、演唱会和知名IP的艺术展、主题展、巡回展。

■ 积极争取国际国内航班线路数量及起降架次,落实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出入境审批程序。

■ 提升机场、邮轮母港等口岸免税店发展水平,在重点商圈商业街、旅游景区布局退税商店。

■ 对游客在消费场所首次停车违章实行告知免罚制。

■ 对商圈、商业综合体用地红线内、商业街、开放式公园、慢行系统等区域,在不影响交通和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摆位”、“跨门经营”。


以下是方案全文:

天津市加快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

(2023—2027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加快建设立足京津冀、面向国内外,展示中国文化和天津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3亿人次,国内国际旅游花费超过4800亿元,天津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通达便利度、政策引领度全面提升,传承百年商埠底蕴,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天津样板”。到202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22年翻一番,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3.2亿人次,国内国际旅游花费超过5000亿元,消费供给更加丰富,消费能级大幅跃升,建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向往地、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展示国内大市场风范的靓丽名片。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特色资源,彰显城市魅力,打造国际知名消费目的地
1.增强海河消费功能。深化资源开发,贯通北运河桃花堤至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航线,新建改建游船码头,发展“水上巴士”,开发相声船、演艺船等特色功能性游船。依托水、船、桥景观,策划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举办天津马拉松、海河龙舟赛等赛事,推出更多运动体验项目。增强海河沿岸消费功能,完善摩天轮、古文化街、津湾广场等区域周边商业设施,形成一批标志性消费节点。
2.建立北方亲海消费新坐标。打造国际海洋文化体验中心,加快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文化旅游度假区,形成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等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推出滨城水镇、海门古塞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国家海洋休闲运动中心,完善东疆日出、七彩盐田等题材的商业配套服务,开发沙滩及海上运动培训、竞技比赛项目,发展俱乐部经济,做强海上游艇等体验项目。打造北方国际邮轮旅游中心,实施邮轮港城建设工程,完善邮轮母港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多元化邮轮旅游航线,发展“邮轮+天津游”,丰富岸上产品。
3.擦亮“洋楼”历史文化名片。依照相关规定腾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所属的小洋楼,以置换、收购、租赁形式归集其他分散权属。聚焦五大道、意式风情区、解放北路、中心花园等片区,强化创意设计、业态引进和活动组织,打造“万国建筑博览会”特色消费场景。精细化塑造梁启超、李叔同、曹禺等名人故居文化内涵及场景,推出一批精品名人故居。
4.发挥天津港“硬核”优势。高水平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实施重点消费品进口促进计划,建设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做强保税展示交易(拍卖)功能。巩固平行进口汽车国内优势地位,发展汽车保税仓储、标准符合性整改和转口保税增值服务。做强中国(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探索拓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内的香水、酒类、药品等商品进口,推进10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开设中心城区“跨境电商+新零售”线上线下体验店。
5.打造山野名胜消费区。着力做强“山”经济,打造大盘山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和精品乡村民宿。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策划“大明边塞”主题演出体验活动,提升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品牌影响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提升改造大运河生态观光园,打造运河特色文化旅游区。挖掘湿地生态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二)优化空间布局,拓展消费层级,打造国际知名地标商圈
6.优化商圈布局规划。充分集成国内外商旅文要素,串点成线、结线成网、强圈扩面,构建“国际消费地标—市级特色商圈—区级消费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四级消费布局规划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
7.建设国际消费地标商圈。将金街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全国领先、彰显新时代繁荣繁华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地标商圈。实施金街主街焕新工程,制定业态导则,建设国金购物中心高端商业综合体,强化天河城、和平印象城潮流创新引领作用,盘活劝业场等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节点,优化提升沿街商铺。发展赤峰道、河北路等“后街经济”,放大网红潮流品牌集聚效应。
8.打造现象级“城市名片”。依托历史风貌建筑群,建设中西合璧、时尚洋气的特色商圈。意式风情区打造集高端酒店、音乐酒吧、美食展览、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五大道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强化特色美食、沉浸体验等功能,建成“漫生活、国际化、文艺范”的闲适生活体验区。
9.做强津派活力商圈。深度融合商旅文体元素,塑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老城厢—古文化街商圈以“老城津韵”为主题,围绕鼓楼、古文化街打造“国潮津味”体验区,串联大悦城、仁恒伊势丹构建东马路、南马路时尚潮流消费区。天津之眼商圈充分挖掘摩天轮的客流消费潜力,以天津百年漕运文化为主线,对周边进行业态重构和硬件提升,打造商旅文融合的特色商圈。文化中心商圈用好天津博物馆、天津大剧院、天津美术馆、万象城、津悦城等消费载体,引进高端展演和主题光影秀,打造文化消费新地标。佛罗伦萨小镇商圈加快实施拓展工程,做优奥特莱斯、赛车体育、文创娱教等多元化国际消费服务,强化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引领,构建京津冀区域商旅文体融合特色消费生态圈。滨海文化中心—泰达MSD商圈以亲海消费为牵引,连接海河外滩—解放路商圈,发展购物、休闲、餐饮等多种业态,打造“滨城”消费集聚地。
10.提升区域和社区商圈。完善“一区一中心”区级商圈布局,通过业态升级、品牌引进、数字赋能,建设提升河东区万达—爱琴海、西青区天津南站等14个区域核心商圈。完善规划布局,补齐业态短板,建设适应多维度生活需求、业态完备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三)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消费能级,打造国际化消费品牌
11.壮大升级消费产品品牌。推进绢花、地毯、乐器、自行车等制造领域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深化“津农精品”品牌培育工程。擦亮老字号“津”字招牌,支持桂发祥、达仁堂、郁美净、老美华等生活消费品老字号创新发展,打造品牌集合店,推出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天津礼物”。出台发展首店经济政策,鼓励消费品牌新品在津首发,培育天津特色市内免税店。
12.打造“夜津城”场景品牌。培育夜间消费业态聚集地,打造哪吒体育嘉年华、“蓟北水乡·山中不夜城”等高品质夜间消费品牌,建设恒基商业广场、民园广场等全时段特色街区,每个区至少打造1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持续举办“津夜有你·天津夜生活节”,策划夜市购物节、音乐节、电竞节,开展街头体育赛事、时尚走秀、艺人表演等活动。以海河景观为基础,向下游延伸形成夜景灯光廊道,打造城市夜景灯光体系,丰富夜间消费体验。
13.做强“津味”美食品牌。弘扬津菜文化,改良制作工艺,推出新潮菜品,选树一批地标美食和名店名吃,提升“津味早点”、“天津小吃”、“天津海鲜”影响力。培育更多钻级酒家、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和国际知名餐饮品牌,提升南市食品街、复兴路餐饮街等特色餐饮街区,举办“津津有味”大众美食评选、天津厨师节等标志性活动,每个区至少打造1个餐饮集聚区。
14.培育周末旅游项目品牌。实施以面向京冀游客为重点的“I游天津”工程,打响“近代百年看天津”品牌,迭代创新旅游产品及线路,构建全新四季短途游场景。编修新版旅游地图,组织媒体采风,举办推介活动,深度挖掘来津“周末游”题材。推出消费抵扣、积分优惠等来津“周末游”促销举措,打造周末游、周边游首选目的地。
(四)聚焦多元融合,引领消费理念,打造国际化消费场景
15.加快商旅文体深度融合。支持消费场所开辟空间开展文艺演出,推出一批“演艺新空间”。开发更多文艺原创精品力作和沉浸式演出项目,量身定制景区、博物馆文创纪念品,发展虚拟数字藏品等新消费业态。引进创意设计工作室,吸引设计师品牌、定制品牌在津聚集。推进视频制播、动漫游戏等新文创产业链建设,提升时尚设计、广告策划、文化创意等产业水平。实施“体育+”消费升级行动,开发体育文化创意产品,发放体育消费补贴,带动周边消费。扩大海河国际消费季、海河文化旅游节等标志性活动影响力。
16.发展智能数字消费。加强同互联网头部企业合作,促进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线上旅游、线上交通、无接触配送、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产品研发应用。与游戏、影视、文创头部企业合作,开设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全息投影技术体验店。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规模。
17.促进绿色健康消费。组织新能源汽车“进商场”、“进乡村”,便利市民选车购车。建立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评估平台,建设新能源二手汽车检测中心。完善充换电、加氢等配套设施,搭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开展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示范应用,加快建设西青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推进绿色商场创建,在电商平台、商场超市设立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积极发展家电、服装和数码产品二手交易,优化发票管理,提升二手商品集散功能。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康宁津园、泰康等高端康养社区品牌,建设康养基地,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五)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国际影响,打造国际化会展赛事
18.强化国际营销。制定城市全球营销推广计划,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合作,建立连线海内外的互动平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天津故事”。加强国际交流,积极承接国家级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国际友好城市交往。提升涉外教育水平,发挥茱莉亚学院作用,增强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提炼辨识度高、有内涵品味的城市IP,推出展现天津文化底蕴和城市特点、群众口碑好、传播度高的文艺作品,开发呈现地域特点、讲述城市文化的“天津伴手礼”。建立专业化、精准化的推介矩阵,培育“网红”、“流量”和“大IP”热点,持续扩大天津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19.建设会展之都。高水平举办双碳主题国家级展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等重大标志性展会,办好碧海钓具产业博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等品牌展会。按照“一个重点产业有一个标志性展会”的目标,培育和引进专业展会项目。完善会展行业管理体系,组建国资控股的市属展览集团,市场化承办运营各类展会。提升会展业服务保障水平,构建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配套强的办展环境。
20.举办顶级赛事和演艺活动。加快建设“运动之都”,搭建“1+10+100”国际国内赛事体系,申办世界排球联赛、世界女排俱乐部锦标赛等国际级、国家级重大比赛,用好V1汽车世界赛道举办国内外大型汽车赛事,依托蓟州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发展冰雪消费,营造“看比赛,到天津”的浓厚氛围。引育具有国内外高流量、高话题度的品牌活动,举办电影节、设计周、时装秀、音乐节、演唱会和知名IP的艺术展、主题展、巡回展。
(六)完善基础配套,供给优质服务,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
21.提升消费触达便利度。建设“津城”“滨城”20分钟、京津雄30分钟、京津冀主要城市60分钟、全国主要城市180分钟通达交通圈。加密重点商圈交通线路和站点,强化轨道站点与周边商业网点的联系。优化静态交通组织,不断提升道路停车泊位经营服务水平,逐步构建“道路停车一张图”。积极争取国际国内航班线路数量及起降架次,落实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出入境审批程序。
22.提升消费配套舒适度。完善游客导引服务,增设旅游消费场所道路导引牌,在“三站一场”、旅游景区设立租车服务区和固定停车点位。便利入境消费,规范配置公共场所国际化标识,为留学群体、入境游客、外籍海员定制旅游休闲消费指引,完善相关港区周边交通配套设施。提升机场、邮轮母港等口岸免税店发展水平,在重点商圈商业街、旅游景区布局退税商店。发挥绿色生态屏障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逐步向市民游客开放。串联打造“一环十一园”植物园链,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增加餐吧、酒吧、书吧、演艺吧、24小时便利店、药店等市场供给,拓展高端酒店布局。
23.营造放心舒心消费氛围。打响“诚信天津”品牌,完善消费领域市场主体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加快构建消费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便民高效的消费维权机制,完善消费维权投诉快速反应及处理机制,将现行“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向预付消费领域延伸。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开展“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实施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增加在重点商圈、重点景区等消费集聚区的志愿服务力量。
24.健全完善监管体系。优化大型户外活动分级管理,大型促销、新品发布活动审批流程和节庆活动报批程序。促消费活动的暖场节目不再作为营业性演出审批,制定规范促进沉浸式演艺新空间发展政策标准。落实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告知承诺制。持续优化户外广告、企业招牌、道旗灯杆商业广告设置审批管理。对游客在消费场所首次停车违章实行告知免罚制。对商圈、商业综合体用地红线内、商业街、开放式公园、慢行系统等区域,在不影响交通和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摆位”、“跨门经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动。发挥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领导小组办公室+八专班”建设,确保高效运转。各区、各有关部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抓好组织实施和任务落实。
(二)加强规划引领。对标国际一流,结合城市更新,高标准制定商业空间布局规划和消费业态指引,新建消费载体加强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衔接。
(三)加强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中央和本市各类扶持政策和资金,保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建立重点消费吸引物项目目录,实施台账式、清单化管理。制定新的文物建筑消防改造、保护性修缮支持政策,进一步促进开发利用。
(四)加强招商引资。支持企业在津设立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融合店。支持国际消费品牌跨国公司来津设立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功能性总部。引育平台经济、数字消费领军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的新消费领域头部企业。
(五)加强人才支撑。加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品牌运营、营销管理、时尚设计、经纪公关、专业买手等高端专业人才。聚焦消费细分行业,引进培养垂直细分领域相关人才来津办公落户。
(六)加强评估总结。完善和用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运用第三方支付大数据,构建涵盖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假日消费、居民消费的消费大数据监测系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组织开展“社会化+专业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评估活动,不断查找改进不足,总结工作成效。